“这才对啊,要知道你们之前身体亏了很多,我废了多大劲才将生活水平提高了上去,给你们补好了,可不能再折腾下去了,那样对得起我吗?”
“那我们以后晚上看书不超过亥时中,可以吗?”岳长河也笑着保证。
“亥时?”叶小月心里算了一下,亥时就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那亥时中就是晚上十点,这个点还是能接受的,随即点头,“这还差不多……”
二月底的时候,旁边的房子已经开始封顶了,估计再有半月就能全部完工,而厂房那边已经盖了起来,全部都是青砖灰瓦,围墙全是两米多高的砖墙,看上去就气派的很。
离着岳家最近,也是处在最前面的是绣房,一溜四间房子,高矮跟平时住的一样,不过里面却宽敞的很,制作不同的东西就在不同的房间里进行,所有的工人都必须签订用工协议和保密协议之后才能进来做工,里面除了之前的荷包书包,有增加了玩偶作坊,都是聘用的周围村里的妇女,至于另外一个车间要做什么,叶小月暂时没想好,就暂时做了仓库,每个房间都会有专人负责,过来做工的人时间没有限制,全部是计件工资,多做多得,就是为了让这些做绣活的女人们不耽搁家里的事情,毕竟这个时代女人还是不能脱离家庭的,但是东西材料却绝对不允许带出作坊。
绣房的后面就是家具加工厂,这个占地比较大,里面的厂房是一般住家房子的两倍高,空间还十分宽大,前后还都留了一个非常大的院子,并且前后院门都很大,可以方便马车进出,这里的事情她就全权交给张老拴来管理了,因为他懂技术,而且还占股份,所以肯定会很用心的,至于人员,除了之前已经有了的毛师父马师傅李强和张嘎之外,她还准备再雇佣几个能签卖身契的人,毕竟这里牵扯到她设计的图纸,现在刚开业没什么,但是慢慢的一旦名气出去了,那么肯定会有很多的同行眼馋,到时候万一出个商业间谍,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不签卖身契的她决定不让接触图纸,别说她小气,她必须要防患未然。
至于张老拴父子,叶小月到是一点都不担心,当初签订股份协议的时候就注明了,一旦他要离开舒美家居铺子,那么必须要得到叶小月的书面授权才能制作她所设计的产品,否则就要十倍赔偿损失……不过,她到是更相信张老拴父子的人品,毕竟是魏欣看好的,人品不会错到哪里去,更何况,这些日子的相处也让她觉得对方还是很值得信赖的。
家具作坊的后面就是酸笋作坊,这个没什么特别的需要,就是一个大的房间,外面一个大院子,此时已经将之前摆在郭老黑后院里的坛子都运过来了,而且还增加了许多更大型的坛子,做这个没什么难度,只要将收来的鲜笋剥皮之后直接封进坛子里就可以了,所以,这就是个力气活,叶小月将这个就交给了郭泉,让他全权负责,并且让周来宝跟着他打下手。
说起周来宝,叶小月还是挺满意的,来岳家这几个月,话不多,但是干活却很勤快,很多时候都不需要雷叔吩咐,比如扫地劈柴喂养后院的那三只小家伙,很多时候不知不觉的就去干了,而且有时候还还会帮着毛婶洗衣裳什么的,总之家里人对他的评价还不错。
当然,更让叶小月满意的就是,在这期间,周家的人来过两次,但是却都被他给打发了,说自己是卖身的人,跟家里都没关系了,弄得周家的那夫妻俩在岳家门口骂了两次,结果被叶立诚和叶立辉兄弟给吓唬了一顿之后,就再也不敢来了。
叶小月当初最害怕的就是周来宝跟家里纠缠不清,如此以来,她也就可以更加放心的用他做事了。
所有的作坊里,叶小月都因地制宜的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员工制度,作息待遇清清楚楚,让大家一目了然你做这些东西能得到什么样的报酬,当然奖惩也都写的非常明白,到时候出了什么状况只要按照条例来办就行了,这样也就避免了到时候推诿扯皮现象了。
长工方面,年前就有人不断的去郭家咨询,不过还是观望的多,但是当陈老锅一家跟着岳家这干了俩月之后,大家发现人家不仅吃的好了穿的好了,那小儿子甚至还跟着岳家老四去了书院了,虽然是给人家岳老四当了书童,但是也可以跟着读书了,还听说如果他真的是读书的料,还会让他去科考呢……当然,大家还听说,那岳家大院后面的那一排很快就要完工的漂亮的两层的小楼就是给长工准备的,如今一号楼就划给了陈家呢……
还有那周来宝,那以前过的是什么日子啊?但是如今呢?明显的都胖了一圈,听说在岳家天天都能吃肉呢,所以那些家里人口多条件差的人家,就坚定了卖身的决定了,与其在家里熬着,不如卖身过去,只要好好干,说不定就能博一个好的前程呢……
不过,就算是卖身也不是你们想来岳家就会要的,郭有光和郭老黑对周围的人家基本都很了解,就算不太了解的也可以打听别人,总之,想卖身的必须要人品过硬,让很多以前名声不好的人都懊恼不已。
最后带到叶小月跟前的有两家人还有几个青年人。
一家是牛家村的外来户,姓李,原本一家四口有两亩地还能过下去,但是去年的时候,家里的女人得了风寒之后就一直不好,然后缠绵病榻半年多,为了给她看病,卖了家里的两亩地,还欠了邻居二两银子,结果那女人还是在过完年之后就去了,剩下了男人李忠带着一儿一女日子过的是十分的拮据,走投无路之下才决定卖身。
另外一家是槐树屯的,那个村子一共才有五户人家,住在半山腰上,平时吃水都要从山上下来再背上去,来回都要大半天的时间,基本就是靠在山上偶尔开垦出来的那么一点点的田地过日子,根本谈不上温饱,反正就是饿不死而已,那五户人家都姓罗,据说跟罗家坳的罗姓人家都是一家的,后来有一支为了一些现在无从考证的原因脱离了本家住到了半山腰上,经过了很多年就形成了现在的槐树屯,而过来的这户男人叫罗老三,带着三个儿子,之前罗老三跟自己的两个哥哥是娶了个共妻的,可惜两个哥哥和媳妇都早早的病死了,如今看着三个儿子连买个共妻的银子都没有,再这么下去,罗家也就断根了,这才下了决心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