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桓走到第一位执戟战士跟前,敲了敲他手中的大戟,饶有兴致的问道:“此戟重量几何?锋刃如何?”
那名战士没有料到芈桓竟然有此举动,被他的非凡勇气折服,竟不知如何回应,竟然局促不安起来。
“哈哈哈.....”芈桓朗声大笑着从那大戟之下的狭长过道昂然而入。
芈桓走入大帐,但见大帐正中,摆放了一台巨大火炉,炉上置一大鼎,足有五尺见方,深可达六尺。大鼎之中盛满热油,鼎下火炉中的柴薪燃起的熊熊烈火,正欢快的跳动着,那鼎中热油被大火烧得滚烫,在大鼎之中不时冒着气泡,发出阵阵咕咚咕咚的声响,蒸腾的油气一股股往上冒着白烟,整个大帐之内平添了几分恐怖气息。
大帐主位坐一老者,年已逾古稀,须发斑白,然而依然精神焕发、神采奕奕,慈眉善目间尽显长者风范,这与帐中的恐怖大鼎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此的落差,换了别人,怕是早已被吓得屁滚尿流了。
芈桓心里早有准备,对那老者施一礼道:“士公之名,广播天下,今日得见,不甚荣幸。”
“哈哈哈,芈将军过誉了。”士燮被芈桓一阵夸赞,早已神醉,径自飘飘欲仙起来。
“郡守大人。”坐在上首的使者,情知不妙,不失时机的提醒道。
士燮方才如梦初醒,顿觉刚才得意失态,几乎忘了大事。忙正襟危坐的对芈桓喝道:“大胆芈桓,两军接战正酣,竟自来受缚吗?”
芈桓不慌不忙的道:“士公息怒,芈桓是友非敌。”
“哦,请试言之,说得在理,那便罢了。”士燮眯缝着眼睛看着芈桓,脸上突然露出凶悍的杀气道,“如若不然,请自与大鼎去说。”
芈桓淡然的道:“我在荆北之时,素闻士公高义,仁德之名布于天下。只是可惜了。”
“可惜什么?”士燮开始不淡定了,忙问道。
“可惜士公之盛名便要毁于此处了。”芈桓锋芒毕露的看着士燮道,“我荆州尚有精兵数万,我主刘皇叔,近闻东吴攻我三郡,已尽起西川之兵十万,不日将抵公安。士公以两万之众抵御两州之兵,敢问胜负几何?届时,稍有差池,恐交州之地难保矣,交州之民亦会深受战乱之苦。士公经营交州三十余载,使此地之民免于战火,得以安居,是士公之德。然战端一启,恐士公仁德之名毁于一旦。此桓忠直之言,望士公查之。”
听了芈桓的厉害陈述,士燮低头不语,陷入沉思。
坐下的赵范军使者,见士燮似有被芈桓说动之意,急道:“郡守,此人妖言惑众,当斩之以示众。荆州之地吴侯势在必得,今三路军马已向三郡,不日且下。关羽屯荆州之兵不过三四万人,尚需防北面之患。且刘备正在东川与魏国交战,自顾不暇,何来十万精兵东向。我军攻打桂阳数日,彼已成强弩之末,郡守与我合兵一处,攻占桂阳只在反掌之间。郡守不欲成此大功呼?”
士燮听使者这么一说,又觉很有道理,开始踌躇了起来。
“郡守勿需再犹豫了,赵大人有言,若攻取桂阳,愿表郡守为头功。郡守若听信此人之言,则吴侯处也不好交代啊。”
使者一面陈说,一面轱辘着一双贼眉鼠眼左右打量着,仔细观察着士燮的一举一动。
使者见士燮犹豫不决,知道自己的一番话起到了作用,他决定再添一把火,拿出杀手锏。
使者**的笑着说道:“为表诚意,赵大人尚有件大礼欲要献给郡守。”
“哦,是何礼物?”士燮好奇的问道。
“来人哪!”使者击掌三声。
循声进来两名士卒,裹挟着一位中年女子走了进来。
芈桓定睛看时,吃了一惊,那女子正是自己昨晚见到的樊氏,樊氏低头皱着眉,看样子是被人胁迫了。
猛然抬头,樊氏看见芈桓,也是吃了一惊。
“郡守,此女如何?”使者奸邪的笑着。
“哦……甚好甚好!”士燮猛然惊醒过来,原来刚才他正盯着这貌美如花的樊氏看得出神。
士燮心不在焉的敷衍着使者之时,眼睛却也一刻没有离开樊氏那曼妙的身形。
不想这士燮已经七十多岁,竟还是如此欲求不满,原来是个好色之徒。那赵范也是个无耻小人,先是欲以嫂嫁赵云,而今不知又从哪里得知这士燮好色,竟又欲以嫂献之。在他的心中,这寡嫂倒成了他换取利益的棋子了。
芈桓不由得怒火中烧,杀心顿起。
那使者见士燮上道,不无得意的对着芈桓道:“芈桓,你所部不过五百余人,安敢在此口出狂言,如今死到临头,还有何话说?”
美人当前,士燮本就经不住诱惑,又听说芈桓只有区区五百人,盯着使者道:“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郡守无需再犹豫了。”使者催促道。
士燮紧张的看了看芈桓,手中的酒樽握得紧紧的,他生怕一不留神滑落到了地上,这酒樽要是掷了出去,可就再也无法挽回了,他在盘算,自己能否全身而退。
芈桓注意到了士燮有些抖动的手,而且营帐后面似有刀斧手活动的身影,大帐之中隐隐透露出一股浓浓的杀气。